广东乔氏太极拳健康俱乐部
欢迎光临! 我要留言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太极流派 >> 武式太极拳 >> 阅读

武式太极拳

来源:广东乔式太极拳健康俱乐部 浏览:3930
  武式太极拳的历代传人由于受旧社会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都愿意以书生自居,不愿意被人称为武师,所以历代授徒极少。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武式太极拳的练习者非常少。

  1980年之后,特别是1990年以后这十几年,武式太极拳的发展则进入了快车道——传播迅速、流传广泛,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传统武术运动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仅武式太极拳传人乔松茂的弟子就有三万人,分布在13个国家和国内15个省市,世界上练习武式太极拳的人将近20万。与此同时,国内外也相继建立了武式太极拳研究会等民间社团组织,如:1992年邯郸成立了武式太极拳社、美国成立了武式太极拳协会、日本成立了武式太极拳社,现在,河北省武式太极拳研究会正在筹备成立。这些协会组织,在传播武式太极拳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们经常举办辅导班义务教拳,还组织武式太极拳爱好者参加国内的太极拳活动。

  1991年10月26-28日,河北省邯郸地区行署在邯郸市举办了首届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十几个国家的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这次联谊会。在这次会议上,人们第一次观看到了武式太极拳的面目。这次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开了国内太极拳年会的先河,扩大了武式太极拳在国内外的影响。1995年,辽宁省沈阳市举办了全国武式太极拳观摩表演赛,进—步宣传了武式太极拳。

  随着武式太极拳的广泛流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一传统太极拳流派的健身、防身价值,许多工矿企业都组织自己的员工学习武式太极拳。张家口某工厂的厂长说:“教授武式太极拳,提高了工人的身体素质,进而促进了生产。”

  为了适应全民健身的需要,使武式太极拳更加广泛地在群众中传播,乔松茂先生近几年创编了武式太极拳十三式、武式太极拳四十六式、武式太极拳十八式,这些套路简单易学,对武式太极拳的普及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河北永年武式太极拳研究会在传播武式太极拳中也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

  创始人武禹襄

  武禹襄(1812-1880),名河清,字禹襄,号兼泉。武式太极拳始祖。河北永年广府城内东街人。长兄武澄清,字秋瀛,任官于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武汝清,字酌堂,清刑部四川员外郎。兄弟三人从小喜文习武,家中很富有,并在城内东、西两街各开一处茶庄,后来将两茶庄合并,腾出西街茶庄租给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德瑚经售药材,店名“太和堂”。禹襄与其兄见陈德瑚与其店伙计多习太极拳,轻灵巧妙与自己所练迥然不同。有一次,一恶人到“太和堂”寻衅闹事,发生争斗。恶人与掌柜一交手,只见掌柜略一动身,恶人已跌出丈外。禹襄听说此事后,求教于陈德瑚。后杨禄禅自陈家沟学艺归来,禹襄又常与杨比较拳技,其奥妙终难晓悟。后禹襄听朋友讲,河南温县赵堡镇有一武师陈清萍,拳艺精湛。于是禹襄去看望在舞阳当知县的兄长武秋瀛的途中,绕道去了赵堡镇拜师学艺。禹襄到了赵堡镇后,方知陈清萍正被一桩官司牵连在内,有入狱杀身之难,武禹襄为其奔走相救,在武秋瀛的帮助下,陈清萍才解脱了这桩官司。陈师感谢禹襄救命之恩,邀请禹襄到家作客,方知禹裹为求艺而来,非常感动,便倾心授艺相报。武禹襄聪明过人,加之原功底深厚,在赵堡镇从陈师学艺40余日,得其精髓,理、法尽知。后得王宗岳《太极拳论》,拜别了恩师返回广府。回到广府后,禹襄潜心研练,细心揣摩,常常与身体强壮、精于武技的壮士试招印证所习太极拳功夫,两年后,技艺骤进,理法大明。他以陈清萍所授拳艺为基础,以王宗岳《太极拳论》为指导,参与兵家奇正虚实之事,又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创编了一套小巧紧凑,神气鼓荡,外示安逸、内固精神的拳式。后人称之为武式太极拳。

  武禹襄后衍写出《拳解》四则、《十三势行功歌解》《身法十条》《打手撒放》《四字密诀》等著作。这些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理论知识,被称为一代理论家和技击家。门徒中以其外甥李亦畲功夫最好。后来李亦畲又进一步完善了武式太极拳。武禹襄在拳艺和理论上都为武式太极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亦畲

  李亦畲(1832-1892),名经纶,字亦畲。河北永年广府城内西街人,清代举人,武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22岁随母舅武禹襄学习太极拳,后放弃举业,用全部心血苦心钻研,百般揣摩演练武式太极拳。习练中,每得一势巧妙、一着窍要,便将心得体会记写于纸上,贴在墙上,再比试揣摩,细心体会,发现不符合拳理的地方再撕下,把新的体会贴上,直到感觉正确,符合拳理、拳法的要求为止。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反复撕贴,久之纸条贴满墙壁,后遂结集成书。他呕心沥血,苦心钻研,身体力行数十年,名扬黄河两岸,大江南北。李亦畲以行医为业,终身致力于太极拳的研究,著作有《五字诀》《撒放密诀》《太极拳小序》《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等等。他又将王宗岳《太极拳论》和武禹襄太极拳论益为己作,手抄三本,一本自存,一本交弟启轩,一本交徒弟郝为真,在永年称之为“老三本”。其叙述简要、精炼,无一浮词,代代相传至今。得其真传有两个儿子李石泉、李逊之和邻居郝为真,以及山东清河的葛福来。李亦畲不但继承了武式太极拳的衣钵,还进一步完善了武式太极拳。

  李逊之

  李逊之(1882-1944),名宝让,字逊之。李亦畲先生的次子,武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由于李亦畲晚年得子,对逊之倍加体贴和爱护,并把武式太极拳艺和秘诀全部授于逊之,因此,在拳艺上逊之造诣颇深。李逊之不满6岁便在父亲的督促下开始学练武式太极拳。每日上午习文,下午习武,常常与哥哥李石泉推手较技。

  李逊之在自己的练功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新的内容和练功方法,比如用绳子系住双手固定在脖子上,不用伸缩来发放人。他讲出武式太极拳的抽丝劲和缠丝劲是相互之间联系的,能掌握抽丝就有了缠丝劲。从神气方面讲抽丝是直的,可是这一转手,一转身,腿转、腰转、两臂也随之转了,就形成了缠丝,产生了劲路。

  有一次,赶会期间,来了不少亲朋好友,街对面有一恶棍出言不逊,调戏一女子。逊之出门迎接客人时发现此事,心中不平,于是上前好言相劝。恶棍不但不听,而且冲他大声喊叫,让他少管闲事。逊之再劝,恶棍举拳朝逊之打来,只见逊之略一闪身,轻轻一拨,恶棍便跌出一丈开外,来了个嘴啃地。恶根一看不好,爬起来溜走了。这时,乡邻好友才发现他是个武林高手,身手不凡,不愧是李亦畲的后代。他最得意的门徒是他的族孙李锦藩,并将其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使武式太极拳后继有人。李逊之在晚年时仍不断地探讨新的内容。研究拳法的奥妙所在,著有《初学太极拳练法述要》《不丢不顶浅释》《授艺精言》等。

  李锦藩

  李锦藩(1920-1991),武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自幼从师李逊之学习武式太极拳,随李石泉学习器械,深得两位老师的器重,习武成痴,并总结出新的练功要诀:“立定脚跟竖起脊,拓开眼界放平心。”这不仅是走架行功的基本要领,也是平时为人处事的哲学。他讲,练武式太极拳不能单凭时间来计算,重要的是练完每个架子就要总结练这个架子的体会,有很多东西是在长期的走架子中体会出来的,用心去练,按照要领,守住身法,加上老师的指导,功力才能提高得快。他讲两人推手较技,首先要注意接好对方的劲。退是进,进是退,遇上对方的劲,一粘即走,同时还要进中有退,退中有进,在进、退转换的同时不是表现在手、臂上,而是在腰腿上。进是打人,退也是打人,两人一点不接触是无法发放人的,必须通过皮肉的感觉,借对方的劲,顺势借力才能把人发放出去。在实践过程中,李锦藩在继承传统武式太极拳上下了很大功夫。他说由于旧社会封建势力的影响,武式太极拳很多东西只是在少数族人内部传习,老一辈的自藏本还没有贡献出来,如《七言四字解》,其内容有“脚手不随者不能,周身不一家者不能,身法散乱者不能,精神不团聚者不能……”这些内容从来未见诸报刊、拳书。《授艺精言》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李石泉授艺时的口述记录,内附拳械秘本。下册是李逊之授艺时的口述记录。除这些武、李先人遗下来的手稿外,李家还有六种未外传的拳械套路,即武式太极拳小架、两路炮锤、陇西式太极刀、陇西式太极剑、一路杆子。经过多年的苦练,李锦藩把武式太极拳的精华套路完整地继承下来。

  郝为真

  郝为真(1849-1920),名和,字为真,河北永年人。他体貌魁伟,敦厚坚毅,嗜好武术。观看李亦畲打手后,遂改从李亦畲学习太极拳。他勤学苦练,六年如一日,李亦畲观其诚笃,遂悉心传授。自此,郝为真功力日进。民国初年,郝为真去北京访亲友杨健侯等,卧病逆旅,孙禄堂为其延医治疗,郝为真感其诚,遂授以武式太极拳。

  郝为真有四子,惟郝月如得其拳艺。当时,武、李两家为书香门第,不以传拳为业,很少有传人。郝月如则开始以教拳为业,武式太极拳得以通过郝家父子向外传播。如今,郝为真所传太极拳经过发展创造己自成一体,人们称其为郝式太极拳。郝月如郝文桂,字月如(1877—1935),河北永年人。郝为真之子,是素负盛名的一代太极拳名家。郝月如幼年时体质孱弱多病,父常请医家调治,却难有疗效,便决定促其运动。教以太极拳,郝月如逐渐走上了太极拳之路;后郝为真又让月如从亦畲读书上学。因环境的熏陶,月如对太极拳的爱好与日俱增,勤学苦练,体质转强。月如习拳颖悟异常,既得家传,又常在亦畲的蒙馆中聆听观摩,耳濡目染,得益颇多。

  郝为真谢世后,月如继父之职任永年中学拳术教师,后又出任永年国术馆馆长,领导着郝家拳的历史进程。武禹襄、李亦畲皆为儒生,不以拳师自居,授徒极少,从郝为真才开始广为传授。60年代初,国家体委出版各派太极拳书时,主编顾留馨约其子郝少如撰写《武式太极拳》。郝月如著有多种太极拳论,影响较大。其中较重要的有《八门五步说》《武式太极拳的走架打手》《操手十五法》等。

  姚继祖

  姚继祖(1916-1998)出生于太极拳中兴发祥之地——河北永年县广府镇,自幼即随其祖父习练太极拳术,并曾在永年国术馆与当时太极名人韩钦贤等修习太极推手及器械套路,后拜师于太极泰斗李亦畲之子李逊之先生,自此秉承师训,苦练不辍,终成名家。1984年,姚继祖应邀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国际太极拳、剑表演观摩会,并在大会上进行了讲学、表演和辅导,被评为全国太极十三名家之-。被国内各大报刊称为“北方枭雄姚继祖”。

  乔松茂

  乔松茂,1955年生于河北张家口,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现任河北武安市副市长,九岁随在黄埔军校当过国术教官的舅父张汉杰学练少林、通臂、黑虎、六合拳等,嗜武如痴。1971年到邯郸县插队,结识武式太极拳传人李锦藩。在乔松茂的请求下,李锦藩接受他为徒。从1972年开始学习武式太极拳。

  乔松茂把弘扬、发展太极拳,培养武术人才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1987年,他发起筹备成立“邯郸太极拳研究会”,经过两年的筹备,研究会于1989年9月成立,乔松茂被推选为副会长。同年,乔松茂向邯郸地区行署建议,组织旨在增进国际太极拳界友谊与合作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界联谊会”,得到省、地领导的重视和采纳。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后,他又筹备成立了“武式太极拳拳社”,任社长。从1993年开始,他连续7年到东南亚、英国等地传授武式太极拳,第一个把传统的武式太极拳带出了国门。1998年人民体育出版社音像部出版了乔松茂先生的武式太极拳教学光盘,内容有套路、剑、推手。现在正在出版《传统武式太极拳述真》。

  摘自《中华武术》2002年第11期(37——39页)

 
 
武禹襄
   
 
 
李亦畲
   
 
 
李逊之
   
 
 
郝为真
   
 
 
李锦藩
   
 
 
姚继祖
   
 
 
乔松茂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或发表评论

最近更新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07-2024 广东乔氏太极拳健康俱乐部. 所有的权力保留. 网站制作 : JohnJX